彩神彩票官网平台_彩神彩票计划群
彩神彩票登录2023-11-01

“大片感”依托于人性 的深刻,而非奇情刺激******

  作者 :黄启哲

  “高燃!”“大片!”“下次可以去当群演吗?”昨天 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一部由昆明公安推出的原创微电影《针途》引发热议。仅在抖音“昆明警方发布”平台,该片就获21万点赞 。根据真实事迹改编 ,《针途》时长30分钟 ,没有一般刑侦影视剧里动辄惊天 的阴谋算计,或是激烈的打斗大场面,而 是聚焦审讯嫌疑人的心理战 ,扎实呈现人民警察如何破获一起爆炸案 的真实过程 ,让观众直呼过瘾。值得一提 的 是 ,影片从导演、演员再到主题曲演唱 ,均由人民警察参与 ,他们 的本色呈现让网友感慨 :“刑侦片还是警察自己拍得正宗 。”

  这两年 ,一批由各地公安系统单位主导拍摄的微电影、短视频 ,频频在网络“破圈”传播。盘点近期 ,就有上海公安微电影《老潘的咖啡店》 、广西南宁公安微电影《警徽荣耀之父亲的散文诗》 、兰州铁路公安微电影《放弃》等一批作品热播 。此外 ,还有石家庄市公安《奔赴》 、芜湖市公安《抽丝》等一批作品即将上线。B站联合出品的警务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即将迎来第四季。节目播出三年多来热度口碑持续走高 ,一度拿下9.0 的超高评分 ,其中 的“名场面”不仅警示大众,也成为年轻人“二创”的素材。业内人士认为 ,这些作品创新普法宣传手段的同时,凭借真实的案件故事 、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以及日益精良 的拍摄,渐成影视市场同类型作品的有力补充 。

  不用刺激观众的肾上腺素照样拍出悬疑感十足 的作品

  “刑侦工作就像一根针 ,只要你找到关键部位落地,轻轻一戳就破了” ,这是微电影“针途”一名 的由来 ,比起一般商业电影里用惊险 的打斗、飙车来刺激观众 的肾上腺素 ,这部由一线干警操刀 的小成本微电影花了更多的篇幅去展现警察与嫌疑人间言语的针锋相对 。

  菜市场突现炸弹 ,经多方围捕,嫌疑人落网。可在审讯中,嫌疑人猖狂开启下一起爆炸案 的“倒计时预告” 。原来 ,爆炸案还有同伙,为此 ,公安干警兵分两路 ,一路外线查询线索 、排查可疑人员;一路内部专攻审讯 ,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这个短短30分钟的微电影里 ,有叙事的变奏 :故事从审讯室展开倒叙 ,在与“炸弹”赛跑的过程中 ,有与歹徒斗智 的气定神闲 ,也有抓捕现场的紧张刺激 。这个主要启用非职业演员的电影里 ,有人物 :刑侦支队队长纳新制服嫌疑人勇猛无畏 ;审讯专家蒋彪审讯时不动声色 、敏锐缜密;而刚当上警察三个月的年轻女警从见证前辈冒死行动的心有戚戚焉 ,到后来甘愿代替人质的大胆坦然 ,完成了人物的成长。这个以宣传普法为支点 的公益作品中,一样有动人泪点 :前辈为鼓励英勇制服歹徒的新人 ,讲起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在养老院冲向歹徒 的故事——老警察不是因为患病糊涂忘了怕,只是还没忘记警察 的本能。

  很难想象 ,如此熟练镜头语言出自非专业出身 的基层民警导演之手——在昆明市公安局宣传岗位工作 的保航飞。原本这部为了参与内部比赛而拍摄 的微电影,于去年12月29日上线 ,很快引发关注 。昨天正值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有娱乐博主发文推荐“好会拍!好会演 !”从而引发更广泛大众的转发点赞 。

  “剧组最大的开销是买盒饭” ,影视人该从他们身上看到什么

  比起早年间全权委托影视制作公司拍摄 的“定向剧”,公安干警亲身参与拍摄演出 的微电影让我们看到的,不只 是公安系统的“藏龙卧虎”——基层民警也能拍出不逊于专业影视 的优秀作品 ;更难得 的,是在某些投资不菲却剧情悬浮、表演浮夸 的刑侦剧集短视频“霸屏”当下 ,表现出了刑侦罪案剧应有的扎实与正气 。于 是在各个平台评论区,网友留言赞赏作品的同时,都提到“毫无表演痕迹,比当下某些明星演得好”“细节严谨,比一些影视剧真实多了”。

  相比于根据英模事迹二度创作 的微电影 ,《守护解放西》更 是将一线干警侦办案件 、调解纠纷 的现场以“不停机 、无死角、全记录”的方式直接呈现给观众。除了拥有“还原真实”这一共同的“破圈密码”之外,节目中不乏幽默与人情味的花字也引发Z世代观众 的共鸣。真实严谨也乐于“整活”普法 的背后 , 是公安干警守护人民 、传播正义之声 的公心 。而这 ,也恰恰是当下一些影视剧亟待补上的一课。近些年 ,悬疑刑侦题材一直是大小屏的热播题材。在激烈竞争之中 ,一些主创不 是用大投资铺陈大场面来制造视觉奇观 ,就 是找来高颜值偶像来神话主角;甚至在一些剧情中过分追求奇情刺激,从而使刑侦题材作品逐渐跑偏 。

  据介绍 ,《针途》剧组的道具服装绝大多数都是借 的、凑的 ,演职人员都是义务参与 ,要说花费最多 的,保航飞笑言是“买盒饭” 。然而就 是这样一部作品,却被网友赞为“拍出了电影大片 的既视感” 。它的朴实技法与扎实台词提醒创作者,“大片感”依托于对真实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而非营造奇情诡谲恫吓观众。就拿《针途》中嫌疑人人格分裂 的呈现来说 ,脑内其他人格被具象化围在嫌疑人身边七嘴八舌,很有戏剧张力 。

  而像保航飞这样一线警务工作者“跨界”编导演 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 。秦明创作的“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目前已推出13部,而基于此改编 的影视作品已达十余部,可谓不折不扣 的“爆款大IP”。参与到公安部“猎狐”缉捕行动组之中的吕铮 ,既 是缉捕队员又 是宣传组成员 ,在整理案件资料 的基础上写就了小说《猎狐行动》 ,此后他 的小说《三叉戟》又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相比于技法与艺术成就 ,他们更为人所称道的 , 是对于真实的鲜活呈现 。如今还工作在法医一线的秦明,并没有因为坐拥爆款IP而放弃本职。对于他而言 ,起笔时向大众普及法医工作、消除误解 的初心一直都在。而不放弃对于这份职业 的敬畏,或许是影视从业者触及刑侦题材时 ,应当找回 的公心 。(黄启哲)

彩神彩票官网平台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读书者说】

  作者: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当我跟随演员们的脚步缓缓走进沧浪亭的那一刻,忽然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 ,不知道是自己走进了历史 ,还 是历史来到了现实。感谢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 ,它让以往案头密密麻麻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眼前鲜活亮丽 的风景 。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苗怀明 译注 中华书局 苗怀明提供

  一部非常纯粹的文学经典

  到底是身处2019年11月15日观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的这个晚上还 是1780年中秋节沈复 、芸娘坐在沧浪亭乘凉的那个月夜并不重要 ,因为这样 的场景几百年来每天都可能发生,可以发生在乾隆年间苏州的沧浪亭,可以发生在光绪年间南京 的莫愁湖 ,可以发生在民国时期杭州的西湖 ,自然也可以发生在当下扬州 的五亭桥。

  这 是一对刚结婚半年多的小夫妻 ,正享受着新婚带来的甜蜜 ,男 的叫沈复 ,女 的叫芸娘 。虽然已到中秋,姑苏一带还有些闷热 ,他们在傍晚时分登上沧浪亭乘凉,先 是欣赏夕阳西下,再细品皓月当空 ,或向外眺望 ,或坐下闲聊 ,一切都 是那么自然 。不需要去发朋友圈 ,也不需要刻意拍视频 ,因为这不值得显摆 ,不过是二人再普通不过 的日常生活 。

  在忙忙碌碌、天天急着上班打卡的现代人看来 ,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更多出现在影视剧里 ,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和自己 的生活有着太远的距离,即便是利用假期随着熙熙攘攘 的人流去一次沧浪亭 ,也不过走马观花 ,无法体会沈复 、芸娘夫妻的那份闲适和恬淡。对每天忙得焦头烂额 的我们来说 ,生活就是生活 ,艺术则 是艺术,但是对这对小夫妻来说,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两者并没有明显 的界限,这不仅仅体现为沧浪亭的中秋赏月。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剧照 苗怀明提供

  翻开全书 ,所写不过儿女情长 ,家长里短 ,这样一部书何以能成为文学经典 ?

  的确,从表面来看,这可以说 是一部条件并不具备的经典名著 ,或者可以说 是一部非典型名著 。

  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它有一些先天不利的因素 ,比如说作者沈复 ,他虽然有较高 的文化修养 ,但并没有得到过功名 ,在那个时代 ,这就决定了他身份的卑微 ,没有青史留名 的机会 ,整天为生计而奔波 ,他开过字画店,做过幕僚 ,还到广东贩卖过货物 ,活得相当艰难 。他 的生平事迹别说现在无从知晓,就是在当时,也没多少人关心和知道。

  再看《浮生六记》这部书 ,虽然写得颇为用心 ,但别说刊刻 ,就连最起码的流传都做不到 。沈复去世多年之后,都没有人知道这部书的存在,更不用说记载和评论了 。如果不 是杨引传这位有心人在冷摊上偶然得到书稿,并将其刊印出来 ,我们今天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这么一部奇书。

  但就是这么一部篇幅不大的书稿,被发现 的时候竟残缺不全 ,全书不过六卷,还遗失了最后两卷。

  《浮生六记》能残存下来,已经算 是万幸了,甚至可以说是偶然 ,怎么也和文学经典画不上等号,两者之间似乎有着太过遥远 的距离 ,估计当时在写作时,沈复也不敢有这样的奢想。

  奇迹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光绪三年(1877),杨引传将残存三分之二 的《浮生六记》和另外三部笔记著作即《镜亭轶事》《天山清辨》《闻见杂录》一起收入《独悟庵丛抄》刊行 。刚一面世,《浮生六记》便一枝独秀,大受欢迎,迅速风行海内外 ,书坊争相刊印,到当下各类版本至少有200种,而《独悟庵丛抄》所收的另三部笔记则一直无人提及 。如果将四部书的合刊看作是一场竞争 的话,《浮生六记》完胜。

  伴随着《浮生六记》 的一纸风行 ,它陆续被各类作品集收录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被拍成电影 ,改编为舞台剧 ,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并出现专门的研究著作 ,这些通常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经典的指标 ,不到一个世纪 的时间 ,《浮生六记》都具备了。

  这是一部非常纯粹的文学经典 ,不靠作者的名气,不靠书商的宣传 ,靠 的 是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看起来有些偶然 ,实则又是必然。

  平淡生活中最为真实的美

  那么,这本书 的魅力究竟何在?全书篇幅不长,并没有展现宽广 的生活面 ,也没有传奇故事和戏剧冲突,写的不过是一对夫妻的日常生活,而且是那种很私人化 的生活 ,这样 的生活我们也正在经历着,日复一日 ,好像没什么可说 的 ,究竟是里面 的什么东西打动了我们 ?

  答案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浮生六记》的魅力就来自它 的平淡 ,这种平淡既是指内容 ,也 是指风格,平淡并不一定非要和单调乏味画等号,它 是一种美,一种最为真实的美 ,只 是不少人未能感悟到而已。通过《浮生六记》可以领略这一点 ,我们由此可以重新审视自己 的生活 ,得到人生的启迪。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拿《浮生六记》与《红楼梦》做个比较 ,这部书曾被誉为“小红楼”,可见不少读者意识到两书之间 的相似性 。

  说起来也巧 ,曹雪芹去世的时间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 ,第二年,沈复和芸娘相继出生 ,这似乎构成了一种人生 的接力 ,这种接力还表现在创作上 。《浮生六记》虽然人物、内容、情节与《红楼梦》差别很大,但其内在精神则是相通 的 。不妨将《浮生六记》视作《红楼梦》 的一部特殊续书。

  二百多年来 ,《红楼梦》读者的内心里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宝黛的爱情没有走向婚姻 ,因黛玉的早逝而人为中断。假如两人一起牵手走进婚姻殿堂 ,那该会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结局呢?

  让我们按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完成这个假设。笔者曾写过《宝黛结合又如何》一文,大致的内容是:假如宝黛结合,短暂的蜜月期之后 ,就是生儿育女。孩子 的陆续降生意味着贾宝玉、林黛玉告别青春时光,步入成年时代。随着孩子长大 ,不管贾宝玉有多么不情愿 ,人生的列车必定会将他送到父亲贾政的位置上 。同样,面对孩子的吃喝拉撒 ,林黛玉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再去多愁善感 ,一个合格 的母亲不可能在孩子成长 的时候缺席,柴米油盐注定会成为她日常生活 的主要内容 。

  于 是,贾宝玉 、林黛玉顺理成章地成为新 的贾政、王夫人 ,这意味着往日生活的一去不复返 ,再也不能肩扛花锄去葬花 ,再也不能躺在奶奶怀里打滚 ,再也不能去吃女孩嘴上的胭脂。一切年少轻狂已成陈年往事,面对着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打着世俗和利益 的各种盘算,不再有诗和远方 ,只有永远都处理不完的日常琐事。

  再过若干年 ,宝黛二人又会坐在贾代善、贾母 的座位上 ,他们和他们 的孩子们注定会将家族年轻人一代代成长的经历再次重演一遍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循环往复 。

  问题在于,这就 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局吗 ?

  答案恐怕 是否定 的 ,这未必就 是我们想要 的生活 ,自然更不是曹雪芹期待 的人生 。曹雪芹是位理想主义者 ,尽管家族败落,生活困顿 ,但仍然保有一份梦想,在困苦的人生中给自己,也给读者一点亮色,让大家不要活得太世俗。因此,林黛玉必须早早去世,她不能嫁给贾宝玉 。随着贾宝玉 、林黛玉年龄 的增大,婚姻 的选择也变得无可逃避 。于是在他们成人之前,曹雪芹残忍的拉上了大幕 。

  老实说,笔者 的这篇文章写得有些过于感伤和悲观 ,未能直面日复一日 、高度重复的日常生活 。《浮生六记》实际上延续了这个话题 ,却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一个更符合生活逻辑 的答案 。

  可以把沈复和芸娘的婚姻视作宝黛结合的现实版。两人十三岁订婚 ,十八岁成亲 ,说不上青梅竹马 ,却也称得上是情投意合 。虽然他们的家世不如宝黛显赫,但四人秉性相近,都是属于聪俊灵秀 的那种人 ,也就 是《红楼梦》第二回里所说 的正邪交赋。生在公侯富贵之家,就 是情痴情种 ;长于诗书清贫之族 ,就是逸士高人。前者 是宝黛,后者是沈复、芸娘。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 ,十八岁结婚 ,意味着青春期的过早结束和成人世界的提前到来 ,这是曹雪芹不愿意面对 的。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实际情况并不像曹雪芹担心 的那样乏味,沈复 、芸娘成亲后,生活确实平平淡淡 ,不外乎柴米油盐,但两人过得有滋有味 ,非常投入 。两人或沧浪亭乘凉 ,或泛舟太湖 ,或改扮装束出去招摇,尽管这样 的日子并不算多。居家的时候 ,两人因陋就简,把庭院 、居室收拾得整洁雅致 。

  这样 的生活其实也 是我们 的生活 ,何以沈复夫妇过得如此开心 ?关键在心态不同 。沈复 、芸娘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每一天,努力发现生活中 的情趣,本来就没有过多过大 的奢想,小小 的收获都能有一份欣喜 。如果把目标定得过多过大,满足的日子注定大大少于不满足 的日子 ,正如人们常说的,人生在世 ,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并非自我麻醉 的阿Q精神,而 是一种正确对待生活 的态度 ,再说即便每天愁眉苦脸 ,日子就会因此而改变吗 ?

  这就是《浮生六记》给读者留下的启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奇迹 ,但绝大多数人 的生活注定平平淡淡,努力过好每一天 ,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和快乐 ,也许这才是正确 的人生态度 。从这一点来说 ,曹雪芹 的担心有些多余 ,宝黛的家庭条件比沈复夫妇优越很多 ,他们结合之后 ,生活未必就那么单调 ,也许比沈复更加丰富多彩 ,至少 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 。相信读者从《浮生六记》获得的共鸣比《红楼梦》更多 ,毕竟沈复夫妇 的生活离我们更近,他们的生活就 是我们 的生活 。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俞平伯《题沈复山水画》 苗怀明提供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独悟庵丛抄》本《浮生六记》 苗怀明提供

  乐观又平凡 的人生态度

  《红楼梦》没有写到宝黛 的结合,以悲剧而告终 。《浮生六记》虽然写到了沈复、芸娘 的婚姻生活 ,也仍以悲剧而告终 。两者同样是悲剧,但内涵却各有不同。贾宝玉 的出家 是要告别往日 的生活,而沈复撰写《浮生六记》则 是记下自己对往日生活 的留恋 。平平淡淡 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也许充满烦恼,一旦这种生活因家庭变故或其他原因而中断,马上就变得无比珍贵。人不能总 是生活在记忆中,珍惜已经拥有 的一切,随遇而安,这也许是《浮生六记》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

  全书所写 ,不管 是欢乐还是悲伤 ,一切都那么平凡普通 ,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惟其平凡普通 ,作者才不需要装腔作势,不必矫揉造作 ,对那些厌倦了说教训斥、读腻了高头讲章的读者来说,感同身受 ,从书中可以看到自己,从而引起强烈共鸣 。真情实感,平淡自然 ,这就 是《浮生六记》最大 的特点 ,也是它最能引起读者共鸣 的地方。

  转眼二百多年过去 ,尽管我们使用了手机、电脑 ,尽管地球已经变成了村庄,但我们并未走出《浮生六记》 的时代,沈复 、芸娘追求的幸福我们仍在追求 ,他们遇到 的烦恼仍在困扰着我们 ,书中的事情昨天发生在沈复夫妇身上,今天也同样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这本书的价值因岁月 的积淀而变得更为丰富多元。

  探讨这个话题可以从一个假设开始 ,假如沈复、芸娘生活在当下 ,他们的人生悲剧可以避免吗?只要认真阅读作品就可以知道,他们 的悲剧在当下照样可能发生 。芸娘的病逝固然与家境贫困 、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有关,但问题在于 ,假如她生 的是无药可治的绝症 ,即便再好的医疗条件也没用,任何时代都会有悲剧的发生,不能把什么悲剧都甩锅给封建礼教 ,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推卸责任。

  沈复夫妇生活 的困顿固然与父母有关 ,父亲将他们逐出家门 ,这 是他们不幸 的开始 。这种家庭 的不和谐现在照样存在,不能都归结为封建礼教 。沈复父亲做事比较粗暴武断,这 是不可否认 的,但沈复夫妇自身难道就没有问题吗 ?沈复作为儿子,没有处理好与父母、弟弟的关系 ,作为丈夫不能保护生病 的妻子 ,作为父亲不能给两个孩子幸福安宁的生活,板子不能都打到父亲身上,老人即便有过错,也负不了这么多责任,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宽容开明,宽容开明只能作为一种运气 ,可遇而不可求。作为儿媳 的芸娘多管闲事,做事莽撞,恐怕就不能仅仅用天真来辩解 ,毕竟都 是成年人了 ,毕竟也 是孩子 的母亲了 ,处理好与公婆的关系无论 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都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

  芸娘的美丽 、聪慧和善良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大家为她的不幸感到同情和惋惜,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她 的另一面 ,那就 是幼稚 、天真 ,作为成年人 ,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夸赞 的优点,做事欠考虑,把本来应该和谐的家庭关系弄得一团糟 ,人不能永远停留在天真阶段。假如宝黛结合 的话,大概率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且问题只会更棘手 ,贾府的生活远比沈家要复杂 ,如果发生冲突 ,矛盾只会更加激烈 。

  芸娘 是全书中最让读者牵挂的人物,她之所以如此可爱迷人,固然是出自其个人的禀赋 ,但不能不说她 是因作者沈复而美丽。 是作者可贵的开明、包容和爱心,给她提供了展现美丽人生的舞台 ,并将这些美好瞬间用文字记录下来 ,尽管这个舞台实在太小了 。可以想象 ,如果换成一个俗不可耐的男人,比如《红楼梦》里的贾赦、贾珍之类 ,芸娘还能有这些逸闻趣事吗?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妻子 的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丈夫手里。有什么样的丈夫 ,就会有什么样的妻子。 是沈复培养和塑造了一位可爱迷人的妻子。当然这样的培养 、塑造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芸娘自身性格及为人处世的缺陷给自己同样也给丈夫带来了很多麻烦 。

  书中 的沈复 是一位有才气 、有个性的文人形象,相信这也 是他有意留给后人的自画像。他虽然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困顿,但依然保持着难得 的自尊 ,苦中作乐,享受人生 ,享受生活 ,即便是在借钱回家的路上,也要顺道到虞山一游,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难能可贵,对每个有着类似不幸遭遇 的读者都是一种安慰和启发。《浮生六记》虽然写了不少人生的苦楚和无奈,但字里行间丝毫找不到那种毫无节制的宣泄和哀怨 ,而且作者 的享乐也不 是醉生梦死 ,自甘堕落 的那种 。他不仅热爱生活,而且懂得如何生活 ,尽管生活贫寒 ,但充实而有趣。看看他讲盆景、家居 的那些文字 ,就可以知道 ,他绝非泛泛而谈 ,而 是一位真正的行家里手。从摹写山川风景 的那些文字,可见其独到 的鉴赏眼光 ,他不喜欢苏州的狮子林 ,不喜欢扬州的五亭桥 ,不喜欢南昌 的滕王阁 ,但并非故意在唱反调,而是能讲出一番道理,给人以启发。

  如果生活在当下,具备这样 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相信沈复不至于沦落到没饭可吃的程度 ,他可能 是位大学教授 ,可能 是位园林专家,也可能是位成功的商人 。这并不 是说 ,现在就一定比那时好 ,但最起码实现人生 的机会及评判成败 的标准要相对多元一些,人生舞台相对要大一些 。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二百多年间,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太大的变化 。沈复笔下的苏州、扬州 、杭州 、广州、荆州,地名还 是原来的地名 ,位置还在原来 的位置,沧浪亭至今依然游人如织。但有了一部《浮生六记》之后,一切发生了改变,往日 的风景又多了一层内涵和魅力 ,这不 是眼睛能看到 的 ,需要用心去体会。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11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彩神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