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彩票必赚方案_彩神彩票娱乐
彩神彩票APP2024-03-07

彩神彩票必赚方案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系列解读②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乡村人才振兴文章******

  作者 :朱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 ,育好用好乡土人才 ;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 ,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

  关于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五个振兴 ,其中人才振兴非常关键 。人才 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的动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 ,为全方位培养 、引进和用好人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主要成效

  乡村人才 的培养和引进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有关部门在乡村人才培养、引进以及配套政策等方面推出了系列举措,为全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撑和保障 。

  人才培养提升本土人才能力素质 。通过相继推出 的针对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本土人才的培训计划、项目 、行动等,为乡村本土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

  具有代表性 的有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计划重点遴选了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等作为培训对象,提升了各类人才 的乡村治理能力和脱贫致富带动能力,截至2021年 ,累计举办示范培训班1800余期 ,培训18万余人;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突出政治引领 ,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等能力 ,对基层组织负责人开展轮训;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着力提高带头人的能力素质 ,自2022年起每年为每个县培育10名左右“头雁”,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 ,带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

  人才引进为乡村人才队伍注入活力。通过不断加强乡村人才引进力度 ,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了1100万人。各级政府部门为入乡人才提供了多种政策支持 。一 是给予就业创业扶持,通过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培训补贴 、以工代训补贴 、一次性创业补贴 、乡村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 、农民工 、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二是优化农村创业环境,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税收 、创业补贴、金融保险、用地用电 、人才保障 、创业服务、园区建设等扶持政策,明确各地要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人员从事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的支持,帮助各类人才返乡入乡投资兴业 。三是做好规划引领。2021年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做好顶层设计 ,明确提出“健全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兴乡 。

  优化环境改善乡村人才工作与生活条件 。通过不断优化提升创业就业环境 ,为乡村人才提供精准化 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支持 。制定税费减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企业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以及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税费减免政策。利用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农业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以及全国十佳农民等评选表彰,提升了乡村人才干事创业 、奋发作为的积极性 。利用“银保担”合作 、供应链金融、设立绿色通道等方式,为返乡入乡创业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以及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 ,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了乡村人才 的生活环境。

  二、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待化解 的难题

  目前来看 ,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急需解决:一是人才结构不优。从乡村人才个体特征看 ,年龄偏老 、学历和职称偏低。从乡村人才分布情况看 ,多集中在经济较强、交通便利 的乡村 ,偏远乡村人才相对较少。二 是人才吸引力不强。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不足 ,人才成长空间小 、待遇低,医疗、教育 、交通等方面条件相对落后 ,难与经济条件较好 的城市相比,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吸附力不够 ,造成外地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留不住。三 是人才扶持仍不够 。在乡村人才培训及基地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且乡村人才发展所需 的扶持政策 、激励保障政策力度仍然不够,影响了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 ,也影响了乡村人才示范引领作用的有效发挥 。

  三、创新人才政策,开创人才振兴新局面

  针对乡村人才发展难题,需要在目前政策的基础上 ,持续创新人才培养 、引进 、使用以及扶持激励保障政策 ,进一步激励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 的广阔天地担使命显身手,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做好“育引留用”文章,切实开创乡村人才振兴新局面。

  创新培养政策 ,“育得出”人才。乡村振兴对人才 的需求明显增加 ,需要持续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批高素质 、高质量乡村人才。切实提高全面性,乡村人才类型多 、涵盖广 ,要细分人才类别 ,坚持分类施策 ,全面提升乡村人才队伍 的综合素质和带动能力。

  切实提高针对性,找准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和主攻方向,建立健全符合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律和发展特点 的培养体制机制 ,瞄准抓数量 、抓质量、抓多样,综合采取短期培训 、职业教育、学历教育 、持续提升等多种培养方式 。切实提高系统性,中央层面加大对乡村人才培养重大工程统筹设计力度 ,各省负责组织实施人才培养重大工程 ,并量身定制本省乡村人才培训计划和方案 。市县层面负责乡村人才推荐、参训选调 、日常跟踪服务 、支持扶持政策落实等工作。

  创新引进政策 ,“引得来”人才 。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依靠本土人才,而且还要有引进人才 的补充,重点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 、能人回乡 、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鼓励城市人才下乡服务 ,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等引才计划 、行动等 ,出台适应农村发展、农村特色 的引才政策 ,提供符合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良好 的生活条件,在人才子女教育、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等方面提供保障,建立政府引导、基层组织与企业等主体参与的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下沉服务乡村、干事创业 。

  创新扶持激励保障政策 ,“留得住”人才。建立产业政策与人才政策统筹谋划机制 ,坚持管产业与管人才并重 ,探索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中设定一定比例人才发展资金 ,将项目带动人才发展情况列入项目验收考核指标 ,将产业的政策 、项目 、资金与人才政策一起研究 、一并实施 ,为人才在乡村干事创业提供培训 、项目、资金 、金融、园区、物流 、土地等系统性支持服务 。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开展优秀人才评选、职业技能竞赛等典型选树活动 ,激发下乡返乡人才留在乡村发展 的动力 。为人才打破乡村与城市在教育医疗 、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壁垒,在医疗 、子女入学、档案托管 、证件申请等方面实施最优惠政策 ,提供“一站式”服务 ,构建有利于人才在乡村发展的保障体系 。

  创新使用政策 ,“用得好”人才。打破身份 、体制和编制等限制 ,专门制定乡村人才职务晋升 、职业资格认定 、职业等级评定以及职称审定等措施,并赋予相应的待遇 ,为优秀乡村人才提供更宽广 的晋升渠道和发展空间 。鼓励乡村人才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 、新型职业农民协会 、高素质农民协会等合作共赢平台,推动实现乡村人才之间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引导平台发挥帮助农民、服务农民、富裕农民 的作用 ,同时 ,对合作共赢平台开展联农带农富农进行监督评价,提升规范发展水平 。

  (本文 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乡村治理与发展团队”(10-IAED-06-2023) 的阶段性成果)

中新社70年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是怎样“炼”成 的 ?******

  2017年 ,我曾在由海外华媒人参与 的“我与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征文活动后结集出版的《家园》一书的序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回家 的路途是最美的诗行。

  我们定期聚首 :南京、长沙 、武汉、成都 、上海 、重庆、青岛、贵阳 、福州……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每两年如期而至 。

  论坛 是我们华媒人自己 的精神家园, 是奔波再远也要赶赴的盛会, 是忙碌纷扰中不曾忘记 的约定, 是新朋故友欢笑畅叙的节日,是故乡的一声召唤和心中的一份企盼 。”

  “家园”, 是多年来海外华媒人对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昵称” ,也是我多年来同华媒人交往相处而触摸到 的他们的共同心声。

  由中新社发起举办 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先后在南京(2001) 、 长沙(2003) 、武汉(2005)、成都(2007)、上海(2009) 、重庆(2011) 、青岛(2013)、贵阳(2015)、福州(2017)、石家庄(2019)连续成功举办十届。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看望出席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代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看望出席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的代表

  经过近20年的淬炼打磨 ,已历十届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为中新社进一步创新与海外华媒交流与合作机制,广泛联系全球华文媒体 ,致力于建设世界华文传媒资讯中心起到重要作用 。也获得世界范围内华文媒体同行广泛和高度的认可 ,形成了较高的品牌效应 ,并被列入国家级对外传播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人作为从第一届到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会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亲历者 ,见证了论坛从播种 、发芽 、浇水 、施肥 、培土、开花 、结果的整个成长过程。

  在中新社成立70周年之际 ,谨以此文记录“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发展历程中 的几个片断 。

  “长长久久”“六六顺”

  2000年秋季 ,加拿大 的一位华文媒体朋友邀请我和同事参加10月份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的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第二届年会。

  这个由在加拿大攻读新闻学博士 的一位中国留学生筹备张罗的“协会” 是由美加地区 的几十家华文媒体组成的一个松散性协会 ,有美加地区 的30多位华媒人和几位华文作家一起聚会交流 ,年会正式会议仅半天时间 。

   是次会议结束前当大家谈论下届年会在何地举行 的话题时,我贸然建议并希望下届会议是否可以考虑在中国召开 。

  回国后,我们写了一份调研报告 ,向当时主持中新社日常工作的郭招金总编辑汇报。经过中新社社委会研究,我社决定另起炉灶,自己主办一次华文媒体 的国际会议 。

  中新社社委会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共识 :若要办会就办一个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并颇具规格和档次的国际会议 ;社委会决定由我具体负责筹划此事,社里举全社之力支持 。

  经过充分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 ,我社决定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于 2001年9月16—18日在南京召开 。

  值得一提的是 ,论坛会期“9·16—9·18”也是一组非常吉利 的数字 ,寓意“长长久久”“六六顺”“八八发” 。

  “9·16”遭遇“9·11”

  2001年9月10日,我和总社一行工作人员提前到达南京,驻进南京中山陵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作会议筹备接待工作 的“最后冲刺”。

  天有不测风云 。正当我们满怀信心盼着论坛举办 的日子快点到来时 ,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 的大事 。

  9月11日深夜11点多 ,当一天紧张的工作结束后 ,我已经躺上床 。突然接到郭招金总编辑从北京打来 的电话 :“小夏啊,出大事了!”

  我一阵惊讶:“什么事呀?”郭招金总编辑说 :“美国刚刚发生震惊世界 的恐怖袭击!……你考虑一下 ,我们这个会还能不能开?要不要临时取消 ,延期……”

  这晴天霹雳无疑如一记闷棍重重地打在我头上 ,当时头“嗡”的一下被炸蒙,几乎失去知觉 ,全身瘫软 ,气力全无,一想到经过近一年辛苦筹备的会有可能会流产,便如万箭穿心。

  20多年前 ,网络不像今天这么发达 。当晚我随即打开房间电视,看到凤凰卫视滚动播报美国世贸中心遭恐怖袭击的画面时,心情沉重 。

  深夜12点多 ,我又拿起电话对郭招金总编辑说,海外代表的机票都已订好 ,还有部分代表已提前到达中国,准备15号就到南京报到 ;南京方面的会务准备也进入倒计时阶段……郭招金总编辑劝我早点休息 :“晚上你再考虑一下,我们明天早上再作决定 。”

  那一夜我思绪万千,翻来覆去 ,彻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我把自己 的想法再次告诉了郭招金总编辑 ,强烈而又坚定地表示,“9·11”事件对大会的如期召开虽然有较大影响,但影响也 是有限和可控 的,建议会议照常开,能来多少代表是多少,开弓没有回头箭 。

  9月12日上午社里经过反复研究、评估 ,最终决定会议还 是如期举行,顿时我凝重 的心情轻松了好多 。

▲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于2001年9月16日在南京召开▲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于2001年9月16日在南京召开

  由于首届华文传媒论坛 是一件前所未有 的大事 ,受邀的海外代表非常珍视参加论坛的机会 。遗憾的是受美国“9·11”恐袭事件影响 ,许多航班停飞或缓飞 ,美国约有二十多名代表受此影响未能参会 。

  但大多数代表并未受此影响,一些代表在“9·11”之前就离开美国回大陆探亲访友 ,更有一些代表历经艰辛 ,经过多次转机才来到中国 。

  “9·11”恐怖袭击至今已20多年了,但至今我还仍然记得有几位美洲地区 的华媒代表为参加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而不辞辛劳,跨越千山万水 、奔波五洲四海,绕了大半个地球,怀着执着、虔诚之心来参加论坛 的感人情景……

  美国《世界日报》(旧金山版)时任总编辑陈裕如先生在“9·11”后的旧金山时间9月16日,搭乘旧金山恢复航班后的第一班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赶到台北 ,在台北又遇台风滞留一天 ,18日才转乘飞机于当日下午15点赶到南京 。

  为满足陈裕如先生与论坛“见上一面” 的心情 ,我们工作人员派车从南京禄口机场直接将他接到大会会场 ,而此时论坛已进行到闭幕式环节 。

  当长途跋涉坐了20多个小时飞机,拖着行李箱,风尘仆仆满头大汗一脸疲惫而又面带微笑 的陈裕如先生出现在论坛闭幕式会场时 ,全体代表顿时起立 ,为他鼓掌致敬并流下感动的眼泪。

  另一件令人记忆犹新的事 是 :因受“9·11”美国部分航班停飞 、延飞的影响 ,巴拿马《侨声日报》社时任社长古文源先生为了按时赶到南京参会,避道美国而绕道欧洲换了五趟飞机,用了四天 的时间辗转经过四个国家和地区 ,绕了半个地球才到达南京参会 。

  世界华文媒体 的“武林大会”

  2001年9月16-18日 ,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如期在南京举行 ,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境外媒体的150多人与会 。

  海外主要华文媒体的代表基本到齐 ,且与会者都是华文媒体的董事长、总裁、社长 、总编辑 。

  在论坛开幕式当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会见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开得热烈成功 ,海外参会代表非常兴奋 。在论坛闭幕式上 ,时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兼中国新闻社社长刘泽彭郑重宣布 ,两年后中新社将举办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时,会场上响起经久不息 的掌声。

  首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认可。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说:“中新社办这样一个论坛 ,邀集世界华文媒体,可说是世界华文媒体 的武林大会,在这个大会上彼此交流理念、分享快乐和辛劳 。”

  牵手世界 见证时代

  经过近20年的淬炼打磨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成为在世界华文传媒领域享有很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精品和品牌工程 。

  为保持论坛 的品牌形象 ,我社不断完善和改进论坛 的内容和形式,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打磨 、服务为上 、创新引领的理念 ,使论坛朝着权威、高端 、专业、精品方向发展 ,力争做到可被模仿 ,但无法超越的境地。

  首届论坛在南京举办时 ,仅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境外媒体的150多名代表参会 。

  其后参加每届论坛的代表和国家地区 的数目快速增加,到第九和第十届论坛时,已有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 的430多家媒体 的460位代表参会 ,体现出论坛广泛的参与性、活跃度 ,以及规模大、参会范围广、人数多 、传媒类别齐全的特点 。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夏春平与老朋友印尼《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相会▲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夏春平与老朋友印尼《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相会

  历届论坛设置的主题都聚焦中国发展 ,服务国家国际传播总体大局。从第一届到第十届论坛 的主题分别 是:

  “面对新世纪 的华文媒体”(2001)

  “沟通·合作·发展”(2003)

  “全球中国热中 的海外华文媒体”(2005)

  “华文媒体与和谐世界”(2007)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海外华文媒体”(2009)

  “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华文媒体”(2011)

  “中国梦——世界变局与华文媒体的新使命”(2013)

  “海外华文媒体200年——薪火传承与时代担当”(2015)

  “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2017)

  “牵手世界 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2019)

  充分体现出论坛“与时俱进” 的时代发展轨迹 。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

  精神家园和励志“加油站”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不仅仅是一个庄重严肃“高大上” 的会议 ,也 是一个充满温馨和情感 的家园 。

  在论坛的长期打造过程中 ,我社时时牢记在将论坛打造成一个知名 的国际交流平台的同时,也用心赋予它更多人文情怀元素,让论坛成为海外华媒人的精神家园和励志“加油站”,希望华文媒体在世界舆论场的百花园中鲜艳怒放,永不凋谢 。

  长期以来 ,遍布五大洲的华文媒体同仁数十年如一日耕耘在华文媒体这块土地上 ,上下求索 ,对中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贡献良多 ,居功甚伟 。

  为铭记那些长期在海外为华文媒体的耕耘而默默奉献的老一辈华媒人 ,我们在几届论坛上设计了“嘉奖”致敬环节。

  在第六届论坛上 ,大会首次设立“资深华媒人荣誉奖” ,并专门举办颁奖晚会 。

  会上我社向长期从事华文媒体事业,从业超过 40年的 9 位海外华媒代表颁发奖状,对他们长期以来兢兢业业倾情奉献华媒事业表示致敬,并希望借此激励华文媒体新生力量秉承传统,继往开来,推动海外华文媒体事业薪火相传 ,代代相承。

  在颁奖晚会上首获殊荣的华文媒体代表分别作了感人至深的发言,引起与会代表深切共鸣 。泰国《世界日报》社长黄根和说 :“今天的获奖使我对媒体工作更有责任感,也让我更热爱这份工作。我愿以‘一日媒体人 ,一世媒体人’的意志,继续在泰国为推动中华文化 的发展 ,以及为民族融合作贡献。”

▲“资深华媒人荣誉奖”颁奖仪式▲“资深华媒人荣誉奖”颁奖仪式

  有这样一群人:从 2001 年到 2019 年无论他们有多忙,无论他们此前身处何方,总不负这场“回家” 的约定。

  在2019 年举办 的第十届传媒论坛闭幕仪式上 ,我们特地设计了一个特别环节,为近20年来连续10届参加论坛 的12位海外华媒代表颁发“老十届”特别致敬奖 。

  “老十届”特别致敬奖在华媒代表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中新社同论坛及海外华媒之间 的黏性。

  日本《中文导报》社长杨文凯表示:“作为华媒的一员 ,我始终抱着学习 的态度参与历届论坛,我有幸参加了十届论坛 ,能成为华文传媒发展 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与有荣焉。”

  已八十多岁的美国《华府新闻报》主编徐崇民先生用“十全十美”来总结自己参与历届论坛的感受 :“从第一届论坛到第十届论坛 ,每届论坛 的主题均契合中国当下的发展和全体华文媒体 的发展趋势 ,为海外华文媒体打开了一扇近距离了解中国 的观察之门 。”

▲夏春平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的工作照▲夏春平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的工作照

  作者 :夏春平(中新社原副社长 、副总编辑)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彩神彩票地图